全球即时:谢斌在上师大谈宛平南路600号“出圈”:是一种双向奔赴
来源: 澎湃新闻
2023-05-25 23:17:30

“昨天下午门诊来了个十几岁的小孩,是自己来挂的号,说要看抑郁症,因为他们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说他可能患有抑郁症。但是他的家长坚决不同意,说你跑到‘600号’去干吗?我觉得,这个反映了上海市民心态心理上非常大的变化。”

5月24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谢斌在分享会上感慨,“我从做住院医生到现在感受很深,以前上海市民说宛平南路600号,调侃以外其实是带有一点贬义的,所以我们很多医护人员出门后不敢说自己来自宛平南路600号,可能会说自己是对面龙华医院的。这几年,情况就很不同了。”

5月24日,上海师范大学举办“心理健康 向光而行”第十期“成长有约”分享会。本文图片均为主办方供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5月24日,上海师范大学举办“心理健康 向光而行”第十期“成长有约”分享会,邀请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谢斌,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蔡丹,上海市崇明中学党总支副书记姜企华,通过主题演讲和座谈分享,展现他们在医学、教育等领域中对当代青年心理健康工作的不懈努力。

5月24日,谢斌在上海师范大学。

谢斌在主题演讲中,给大家分享了三个比较普遍的真相。世界不是完美的,人要适应这个世界,同时人也都有心理健康短板,需要认知它、接纳它;不确定性持续渗透于我们的个人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通过建立清晰的指引和完善的网络来建立确定性;生命是无常和脆弱的,需要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在必要时不羞于求助,积极配合专业的帮助。

“我们国家成人的各类精神障碍的终生患病率,已达到近17%,没有达到诊断标准的心理方面的问题发生率会更高。事实上,我们在成长的每个阶段被灌输了大量关于完美、关于正常、关于优秀的理念,导致我们很难容下自身和他人的不完美,很多同学在和别人的评价中渐渐迷失了自己。”谢斌在这处大学讲堂谈到,学校也应有胸襟,看见、包容、接纳校园里的各种不完美;学校也要有底气,能够为每一个崩溃或行将崩溃的个体提供及时的托底和援助。

在其后的圆桌访谈环节,谢斌谈到了这些年宛平南路600号“出圈”的话题。“近些年,不少人心理上受到困扰,就会想要接受心理相关的知识,可能就会想到我们;我们其实也在努力走出600号的‘高墙’,努力到社会上做各种健康科普宣传,我想这是一种‘双向奔赴’。”

谢斌同步表示,宛平南路600号作为一个“梗”在网络上流传已久,但他们没有粗暴地去禁止大家调侃,而是想办法顺势而为,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和形式,借助这个机会做了文创,如600号月饼、咖啡、T恤甚至表情包,在这个基础上再叠加和心理健康有关的科普,“最终还是希望这些知识能更好地抵达人群,尤其是我们的青少年和儿童。”

作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教授、曙光学者的蔡丹分享了在上师大做过的一个对比调研。2013年及2020年,蔡丹分别对上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展开过一系列跟踪研究,发现心理压力感受从1-10分打分,新一代大学生的分数在5分左右,数字比十年前有所上升。“这一代的上师大学生压力感受确实是增加了,但从幸福感打分的话,新一代大学生的分数在7分,总体上还是偏积极,说明很多同学还是找到了自己的调整方法。”

蔡丹评价,新一代大学生的心理有了一些新的时代特征,比较显著的是,随着近年来社交媒体等的普及,大学生的社会交往有了从线下转到线上的趋势。“社恐越来越多,喜欢和同学发表情包,和老师在线上讲话;包括学习,很多同学也会越来越习惯并依赖于线上资料的收集,听课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蔡丹形容,社会发展带给了大学生越来越多元化的选择,但这同时也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从每天的外卖点什么,到想毕业之后要做什么,选择一多,有时候就不知道怎么选,下一步去哪儿。但是选择多也代表了社会的丰富、发展,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给大学生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蔡丹希望,大学生可以多了解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不行的话不要排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做一些团体的辅导和个别的咨询。低落时可以多和伙伴互动交往,触碰身体、击个掌,“接触中大脑会调控人的行为和情绪,会让同学们收获不一样的感受。”

上海师大优秀校友、心理学高级教师姜企华拥有24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历,她谈到对老师的理解,提出“要着眼学生长远的发展,关注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和品格的修炼”。

关键词:

下一篇: 甜蜜的美梦_关于甜蜜的美梦介绍-世界即时看
上一篇: 最后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