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考清华,不然谁去外省”?广东考生的4个恋家理由,凡尔赛_全球观察
来源: 婉言教育
2023-07-06 11:10:35

广东省因为地理位置和政策支持等原因,实现了经济的迅速崛起,早已成为很多打工人和高考学子向往的目标。

但相比其他很多省份,这里却有着许多“特殊性”。比如方言、习俗等,可以说现代化与传统并存。笔者就很期盼有朝一日能去看看地道的舞狮。想不到,那边的高考生填志愿也别具自己的风格。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广东学生的共识,“除非考清华,不然谁去外省”

一个人无法选择出生在哪里,但长大以后只要肯努力,便有走出去的机会。而高考则是大多数学生实现迁移的最佳方式。

很多省份的同学,除非本身在比较好的城市,不然往往都有“看看外面世界”的想法。这也使得高考填志愿期间,家长跟子女的意见分歧增多。

广东省的家庭这方面却显得格外和谐,根据笔者的了解,他们多半达成这样的共识,就是优先留在省内。“除非考上清华北大,不然谁去外省干嘛”,一位考生的心里话。

事实上,广东考生这种倾向是有数据作为依据的。早就有机构统计过各地高考学子留在本省的概率。而广东学生稳居榜首,为何他们这么恋家?

广东考生的恋家理由,真是“凡尔赛”

笔者从评论区的广东学生和家长留言中,总结出当地人填志愿时如此“恋家”的几个理由。属实有点“凡尔赛”啊。

第一,广东的饮食习惯跟很多地区不同,出门后哪有这么多好吃的啊!丰盛而多样的早餐,就足以碾压很多地方。汤汤水水的习惯以及广式口味,其他省份的高校食堂哪有呢。

目前好像只听说清北这种级别的高校,专门请厨子做地道的风味菜肴。所以考不上的话,如果大学四年都勉强吃不对口味的饭菜,那可太遭罪啦。

第二,省内的教育资源丰富,而且在不断增加优质学府的数量和规模。虽然土生土长的985、211有限。可广东总是能吸纳名校在这里设立“分校区”。

比如哈工大深圳校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而且几乎所有高校在招生名额上,都会明显优先照顾本地生源,比很多省份的“宠溺指数”更高。

第三,广东人往往很介意洗澡方式,当考生听说北方的大学浴室不设隔间,表示“万万不可接受”。有位学生说得有趣而真实,填志愿时本来也没意识到自己恋家。

可是对着地图,饮食太辣的省份划去几个、洗澡没隔间的省份划去一半、气候太干的划去几个。最后看看分数也不能读名校,直接都报省内院校。

第四,经济和商业思维是关键。学生们觉得很多城市都不如本地发展好,没必要去。家长们则觉得,以后无论求职还是做小生意,老家的人脉和熟悉程度很重要。

广东本就是人口流入的省份,外地人想挤都很难挤进来,有啥理由主动放弃呢?读完大学子女多半还是要回来就业,除非能去很好的学校,否则没必要去外省。

考生去外省上大学,尤其跨越南北,确实要谨慎

综合上述的原因,广东的大部分考生,因为去省外、省内跟家长发生矛盾的情况,还真的更少些。说到底,是经济和教育资源的优势。

不然再留恋家乡味,估计也需要为前途而远走他乡。每年都有很多家长,因为不想让子女去外省而烦恼。学生又觉得父母太束缚自己,不顾虑真实感受。

去省外、省内上大学,各自有优点和弊端。如果学生很早就有自己向往的城市或大学,并且对其有所了解,并非冲动;那么家长应该支持。

高考后的学历被称为“第一学历”,往往是对塑造学生更具影响力的阶段,也是不少同学的执念。多年的梦想被家长强制阻止,会严重影响家庭关系;甚至导致子女毕业后不回家。

但如果考生没有什么了解,只是道听途说或者想随大流,对远方存在不切实际的“滤镜”。那么需要冷静分析。尤其是跨南北报考的同学,一定要谨慎。

省内不同城市尚且存在很多习惯上的差异。南方学生和北方学生,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更不一样。能否吃惯高校食堂的口味,能否跟主流生源相处愉快,都要考虑。

【结语】去哪里读大学,在高等教育体验和生活方式上,会存在很多不同。这些经历也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们。一定要认真全面地考虑,多了解真实信息。

关键词:

下一篇: 200W充电都堵不住嘴 2023年还有人鼓吹可拆卸电池?-天天视点
上一篇: 最后一页

相关阅读